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| 加入收藏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你问我答

请问有没有超大城市实行错峰上班、错峰生产的案例、可行性及污染物减排效果的预估及评价?

2个回答 默认排序
  • Dieter Schwela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

    据我所知,只有一个半定量的陈述是关于错峰上下班而带来的(温室气体)减排效益,具体请参考这篇文章:
    Paladugula & Rathi, 2013. Strategies to reduce energy use for commuting by employees
     
    美国的一些文件也有关于错峰上下班可能带来的空气污染物的减排,以下两份资料包含了相关信息:

    1. 密歇根缓解交通拥堵手册
    2. 弹性工作时间机制

    但并没有任何相关的定量证据。

  • Tazuko Morikawa 日本汽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研究部

   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情况下,比如冬季清晨或者靠近污染源的局部地区,转移高峰时段的排放可以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。但是,如果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发生变化,转移高峰时段排放产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。除此之外,我认为很难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非高峰时段的排放(除了真正的当地的空气污染),因为排放的时间分辨率的准确性往往不是很好。对于研究人员来说,估算NOx和VOC排放的时间变化对光化学臭氧生成的影响是非常有趣的,但是掌握一天中的实际排放特征也很重要。
     
    下面是日本在非高峰时段采取的一些举措,尽管这些举措并不是以大气环境为出发点进行考虑。
    在移动污染源方面,日本的主要大都市地区通常会尝试错峰上下班以缓解通勤高峰。但因为主要的通勤方式是铁路和地铁,因而与汽车关系不大。关于汽车出行方面,许多城市出于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考虑,设立了每周一天的“无车日”。可以想象,通过错峰上下班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从而减少车辆尾气排放。
     
    至于固定污染源,错峰生产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而不是从大气环境的角度来考虑的。在日本,夜间的电费比白天的更便宜,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电力的制造业选择在夜间进行生产。这种决策通常取决于对费用的衡量——是内部电力便宜还是夜间电力更划算。




©2024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京ICP备18042162号-2